姜某某,男,66岁,退休教师,山东济宁市中区。2016年06月04号来诊。 主诉:双下肢水肿3年余,加重20余天。 现病史:患者3年前因双下肢水肿伴乏力至济医附院查血肌酐升高,诊为慢性肾衰竭,给予药用炭、碳酸氢钠片、尿毒清颗粒、开同、拖拉塞米维持治疗,水肿时轻时重。后于多家医院就诊,中西药维持治疗,症状时轻时重,多次复查血肌酐,进行性升高。近20天来,水肿加重,活动后气促,来诊,症见: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浮肿,颜面轻度浮肿,活动后气促,纳差,口中粘腻,尿味明显,时恶心,小便频清量少,大便干,舌淡白胖大边有齿痕,苔白腻,脉沉弱。肾功示:血肌酐686umol/L,尿素氮:24.51mmol/L。尿常规:pro(2+),双肾B超示:双肾缩小。 既往史:高血压病史20年,多囊肾病史20年。 中医诊断:水肿(脾肾阳虚) 西医诊断:慢性肾衰竭(肾衰竭期) 病因病机分析:久病脏腑功能亏虚,脾肾阳气不足,脾失运化,肾失蒸腾,水湿内聚,泛溢肌肤,发为水肿。水湿日久不化,反困阳气,阳气更虚,形成恶性循环。 治则:温阳利水。 方药:真武汤加减。 制附子10g 茯苓15g 白术12g 生姜9g 芍药9g 砂仁9g 猪苓10g 泽泻12g 肉豆蔻6g 党参9g 当归9g 连翘15g 黄精12g 枳壳9g 乌药9g 生大黄6g(后下) 6剂 水煎服 日一剂。 同时服用开同、碳酸氢钠片、药用炭、铁剂、维D钙、促红细胞生成素、降压药物维持治疗。 2016年06月11日二诊。 患者水肿明显减轻,气促消失,纳食好转,小便量增多,仍频数,大便干明显减轻,口中粘腻感减轻,舌淡,齿痕减少,苔腻减轻,脉沉细。上方加肉桂3g,7剂,水煎服,日一剂。 2016年06月18日三诊。 患者水肿已不明显,傍晚脚踝有轻度水肿,次晨消失,进食量明显增多,口中尿味减轻,恶心消失,小便次数减少,尿量增多,大便不干,舌淡,齿痕减少,苔白中间稍腻,脉沉滑。 中药上方去猪苓,加六月雪20g 6剂,水煎服,日一剂。 2016年06月25日四诊。 患者水肿已不显,纳食正常,小便量正常,大便正常,每日一次。上方去附子,改生姜为干姜,7剂,水煎服,日一剂。并给予中药灌肠,每日一次,减轻毒素潴留,整方如下: 生大黄30g 大黄炭30g 生龙骨15g 生牡蛎15g 当归15g 丹参15g 公英20g 白花蛇舌草15g 六月雪20g 7剂 水煎200ml灌肠 日一剂 2016年07月02日五诊。 患者复查血肌酐499umol/L,尿素氮16.73mmol/L,病情稳定,上方加减善后,中药间断灌肠。 并嘱低盐低脂限蛋白饮食,配合开同、碳酸氢钠片、药用炭、铁剂、钙剂、促红素、降压药物。 定期随诊,病情稳定,血肌酐维持在495umol/L。 病案分析:老师教诲,慢性肾衰竭,因其病程较长,病机错综复杂,既有正气的耗损,又有实邪蕴阻,属本虚标实,虚实夹杂之证。本病病位在脾肾,但往往波及肝、心、肺、胃等它脏。在病情的发展变化中,又因标实之邪或瘀血为主,或水湿为主,或湿热为主,或痰湿为主,或溺毒为主,治疗上应辨清虚实,分清主次,才能全面掌控病情。本例患者诸症皆脾肾阳虚之象,水湿为患,真武汤加减遂能生效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