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,不一样的中国年,新冠肺炎疫情爆发,全国各地几万名医护人员,义无反顾驰援武汉、支持湖北抗疫。“这个时候,我作为党员,最应该抗战在疫情一线,你说是吧?”2月5日深夜,孩子已熟睡,王建明却毫无睡意,正与同是医生的爱人议论目前的肺炎疫情,心中感慨万千。
突然电话响起,“济宁市紧急成立新冠肺炎中医专家组,进驻定点医疗单位,为病人提供中医会诊,你愿意参加吗?”电话是他所在单位,济宁市中医院领导打来的。“我愿意,我早就盼着有机会去一线。”接到电话,王建明心情有些激动,没有征求家人的同意就满口答应,毕竟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,儿子9岁,女儿才2岁,这一离开,家里所有事情都落在工作也非常忙的妻子一个人身上。
放下电话,他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妻子。“你去吧,家里有我。”简短的一句话,让王建明如释重负,于是马上收拾行装。第二天一早,立即前往定点医院,这一去就是一个多月。 
王建明在定点医院宣誓
战“疫”亮剑 一纸药方凸显中医力量 “招必至,战必胜,这正是检验一名党员初心使命的时候。”进驻定点医院,王建明完全放弃休息。每天和其他进驻定点医院同事一起用手机和病人联系,收集病人症状信息,制定中医疗效观察表格,根据患者的症状及收集到的舌苔图片辨证论治、开具中药方剂,不断优化中医诊疗方案,很多患者通过中药治疗后,其咳嗽、乏力、恶心等症状都明显缓解。“中西医联合发力,取长补短,减毒增效,临床疗效显著。”每一次的会诊,专家组都充分肯定中医疗效。 
济宁市中医院驻定点医院中医专家组探讨患者病情
有一位老爷子,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病,反复出现咳嗽,严重失眠。同病房的患者先后都出院,他感觉自己“不行了”,情绪很低落。得知这一情况,王建明及时和病人取得联系,不断安抚他。老人的情绪渐渐稳定,信心也强多了。在情绪安抚的基础上,中药增加养心安神、宽胸理气的中药,老爷子症状很快缓解。从这以后,患者对中药非常信任。出院至今,仍时常和王建明联系。“患者们感谢的话语也让我深深体会到:那流传千年的一纸药方,竟有别样神奇的力量。”
6小时连续作战 “钢铁战士”临危不惧 市中医药专家组组长、省级名中医王祥生发现,依靠视频和舌苔图片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。3月1日,专家组讨论决定安排王建明进入病房,零距离接触患者,更确切的采集舌苔、脉象等信息。
进入病房,王建明发现患者很少主动下床活动,这正应了中医“久卧伤气”的理论,很多患者都有脾肺亏虚之象,还有一些患者舌体胖大有齿痕,治疗上需要加大健脾益气之功。“进入病房非常有必要,这样采集信息更加全面准确,更能有效调整药方,更加注重一人一方。”王建明说起自己亲临病房时,完全没考虑到自身安危。 
王建明进入病室与患者面对面了解病情
每天早上七点半踏入病房,连续工作至少6个小时,为了不上厕所,早饭从不敢多喝汤水。问他连续工作感觉累吗?他这样回复:“工作的时候没觉得累和饿,有时候觉得口干,忍忍就过去了。下班后才感觉又渴又饿又困,还想去厕所。”王建明回答的很轻松,也许,他是把自己当成钢铁战士了吧。

王建明在办公区域整理患者信息
下班回到宾馆,王建明心中仍然装的是病人。哪位病人情绪不好,哪位病人恶心症状还没解决……这些他都记在心里,要利用休息时间和他们仔细沟通,拟定明天的治疗方案。当然他也会抽空和家人视频,“爸爸,你下班啦,爸爸你好久都没陪我玩了了。”“爸爸,你好久都没陪我打球了。”谈到家里的两个孩子,王建明泪眼模糊,“很亏欠家人,妻子工作也很忙,每天早出晚归,孩子都交给老父母照顾。没办法,疫情当下,我理应在一线,责无旁贷。” 同舟共济,共克时艰。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刻,中西协同作战打出了完美的“组合拳”。今天治愈出院XX例,无重症、危重症病例……王建明说,每天官方公布的济宁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,那些数据是他们最关心的。出院患者每天都在增加,中医药以其良好的疗效,让更多人看到其独特的优势。“苦点、累点不算什么,病例清零、零增长、零死亡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。”王建明说。 在病人面前,忘记饥饿和困倦;与病毒抗战,忘记有可能被感染的危险;在战疫一线,忘记还有家人需要呵护……王建明说:“人的生命高于一切,战无不胜,青春无悔。我相信,总有一些坚持,能从冰封的土地上盛开鲜花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