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年79岁的时大娘和56岁的张阿姨有一个共同的病症——心慌、胸闷,有时还会憋喘得难受。每次出现病症时就想去医院瞧瞧,可是吃完药之后没多久,症状就消失了。由于嫌去医院“麻烦”,这一耽搁就是10余年。用时大娘的话说,反正吃药就管用,又不会要命,去医院干吗?还得麻烦孩子们,“现在的年代跟我们年轻时不一样了,孩子们工作一个比一个忙,压力太大,还得照顾自己的小家,能不麻烦他们就别麻烦他们了”。
除了心慌、胸闷,时大娘患糖尿病已多年,且控制得不是很好。近几天,她感觉心脏症状加重,偶感胸痛,做心电图提示有轻度心肌缺血表现,吃药后症状也不见好。在儿女反复劝说下,于4月中旬入住济宁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病房。入院当天晚上,老人家再次出现心慌、胸闷症状,且伴有胸痛症状,复查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明显。经详细检查,该科主任朱志扬和主治医师宋宪波一致认为心脏血管堵了!
跟患者家属沟通后,第二天为患者行冠脉造影,结果示冠脉三支病变,前降支近段99%狭窄,血流已经减慢,随时有闭塞风险。经过家属同意后,宋宪波在患者最严重的病变血管里放入两枚支架。术后结合患者病情,应用中医辨证思维,考虑患者年龄较大,心气亏虚,且兼见痰浊瘀阻之象,虚实夹杂。应用益气活血、健脾化痰的中药配合规范西药治疗,中西并重,住院9天,患者症状明显好转。出院时,宋宪波叮嘱时大娘再坚持服用一段时间中药以巩固疗效。
张阿姨的症状与时大娘雷同,入院后心电图也存在心肌缺血症状,行冠脉造影检查,结果显示心脏主支血管没有明显狭窄,但血流较慢,诊断为冠心病微血管性心绞痛,为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病症。该病症运用冠脉介入治疗及西药难以发挥作用。宋宪波应用中医思维辨证施治,运用络病理论及脏腑理论相结合,“双心同治”,坚持服用中药,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,张阿姨的症状基本消失,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,她的面色也比以前红润,精气神越来越旺。久违的笑容又重新出现在张阿姨的脸上。
据济宁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朱志扬介绍,冠心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心身疾病,中西医治疗冠心病各有所长。对于冠脉严重狭窄的患者,介入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,但是并不代表放了支架就万事大吉。支架后部分患者仍然存在心绞痛的症状,甚至有些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;另外,有些患者心脏血管轻中度狭窄或没有狭窄,但心绞痛症状仍持续困扰着他们。此时,中医就显现出特有的优势,中医治疗从整体出发,以活血化瘀为基础,四诊合参,辨证施治,根据疾病证型的不同表现,辨证加减用药,在稳定病情、改善术后不适症状、预防支架内再狭窄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,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,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