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登录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(济宁市中医院)官方网站!
当前位置:首页 » 医院动态

【中医绝招】经方巧变通,治“汗”显奇功

【字体: 】 发布时间:2020-06-24


入夏以来,随着气温的升高,门诊因多汗而求诊的病人逐渐增多,并且以男性居多,大多都以头部、手心出汗为主,特别是在活动、进食、情绪紧张时明显加重,有的甚至头汗如雨,手心攥水,也有的夜间盗汗,醒后枕巾湿透,遍身汗渍,十分困扰。

 

济宁市中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任鲁颖介绍,入夏后气温升高,阳盛阴亏,加之男性饮酒,食肥甘厚味,以阴虚湿热者多。体液的代谢途径除了以汗的形式从皮肤排出之外,还可从呼吸、小便、大便排出,但呼吸和大便排出有限。所以增加从小便的排出量,就能相对减少体液从皮肤的排出,多汗自然能得到缓解。

根据患者的病情,选用中医经方“知柏地黄汤”巧妙变通,重用泽泻,并配合石苇、茯苓以加强利水渗湿之效,促进水液从小便而出,联合“牡蛎散”固表敛汗、“二妙散”清热利湿,屡收奇效。

典型病案

马某某,男,32岁,因“多汗2周”来诊。患者诉近2周来,出汗明显增多,头部、手心多汗,活动、进食后汗出如雨,夜间睡醒后可见枕巾湿透。

2020年05月22日初诊

初诊症见:头部汗出明显,湿发成绺,手心触之如裹水,小便色黄,大便黏腻,舌淡红,苔薄黄腻,脉细滑。

中医诊断:汗证(阴虚湿热)

西医诊断:多汗

治则:养阴敛汗、清热利湿

方药:知柏地黄汤合牡蛎散合二妙散加减

泽泻30g、茯苓20g、石苇20g、生地15g、山萸肉15g、知母15g、黄芪20g、麻黄根12g、浮小麦30g等,6剂,水煎服,日一剂。

2020年05月29日二诊

症见:患者汗证明显得到缓解,夜间出汗已止,白天出汗量也明显减少,仅在进食及活动后汗量稍多,手心有汗,但已不明显。

方药:上方生地改20g加强养阴,加川牛膝12g,继续引湿热下行,从小便而出,巩固疗效,6剂,水煎服,日一剂。 

2020年06月05日三诊

患者汗证基本缓解,夜间已不再出汗,白天在家及工作场所基本无汗,恢复如常。嘱服用成药知柏地黄丸巩固2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