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某,男,16岁,学生,山东济宁。2017年09月13来诊。 主诉:双眼睑浮肿1天。 现病史:患者7天前感冒,出现恶风发热,体温达38.9℃、咽痛、鼻流浊涕、头痛、咳嗽、全身酸痛乏力,服用感冒冲剂,头孢氨苄及退热药物治疗3天,发热消失,但仍有咽痛、咳嗽,咳黄痰,鼻流浊涕。1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,出现双眼睑浮肿,今来诊,查尿常规:bld(3+),pro(3+)。血白蛋白39.6g/L,血脂正常。症见:双眼睑水肿,鼻流黄浊涕,咳嗽,咳黄痰,咽痛,小便短赤,纳食查,舌红、苔薄黄,脉浮数。查体:测BP130/90mmHg,双肺呼吸音粗,未问啰音,心率94次/分,律齐,双下肢不肿。 既往无其它病史。 中医诊断:水肿(风热证) 西医诊断:急性肾小球肾炎。 病因病机分析:风邪外袭,卫表郁阻,则见恶风发热,鼻流浊涕,咽痛。肺气失宣,水气不得宣散,蕴聚于内,则见咳嗽,面部浮肿,热邪下迫则见小便短赤,肾气不足,邪热深入,内客于肾,气化失常,血络受损,则见尿中蛋白,隐血。 治则:疏风清热,利水消肿。 方药:银翘散加减。 双花20g 连翘12g 荆芥12g 浮萍10g 牛子12g 淡豆豉12g 小蓟20g 白茅根30g 芦根20g 前胡10g 桔梗10g 车前子20g(包) 5剂 水煎服 日一剂。 服药医嘱:低盐低蛋白饮食,忌食辛辣,同时服用缬沙坦80mg qd。 2017年09月18日二诊。 患者水肿明显减轻,咽痛消失,流涕减少,咳嗽减轻,小便量增多,纳食仍不佳,舌红、苔稍黄腻,脉濡数。测BP110/70mmHg,复查尿常规:bld(2+)pro(2+),上方加炒白术15g,山药20g,6剂,水煎服,日一剂。 2017年09月23日三诊。 患者眼睑水肿消失,外感诸症皆消,但觉乏力,纳食不香,时有咳嗽,痰微黄,大便干,舌淡红,苔腻微黄,脉滑略数。复查尿常规:bld(2+)pro(+) 。杜老辨证为正气耗损,湿热未清。处方: 黄芩12g 连翘20g 藿香10g 白茅根20g 茯苓15g 荠菜花30g 砂仁9g 生薏米30g 小蓟20g 茜草10g 陈皮9g 半夏9g 生黄芪20 炒白术10g 7剂 水煎服 日一剂。 2017年09月30日四诊。 患者纳食明显好转,咳嗽消失,大便不干,舌淡白,苔薄,脉滑。复查尿常规:bld(-)pro(-) 上方5剂巩固疗效。 后再来复诊,尿常规均正常。血压正常,以四君子汤加减辅助正气,间断服用,至今未犯。 按:杜老认为,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应根据病程不同,分急性发展期和恢复期加以治疗,急性期力求辨证准确,因势利导,迅速求效,用最短的时间缓解病情。恢复期,应补气养阴,顾护正气,针对余邪性质,给予清利之法,中病即止,待正气渐复,邪实即祛,切忌攻伐太过,导致病情迁延。本案患者初起为风热表证,投以银翘散加小蓟、茅根,外邪10余日渐解,恢复期投以黄芪、白术、茯苓、陈皮恢复正气,以连翘、茜草、茅根、生薏米、藿香化湿清热,清补兼施,后改四君子汤巩固疗效,收效甚佳。 指导老师:杜纪鸣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