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登录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(济宁市中医院)官方网站!
当前位置:首页 » 病例展示

病例——痛经

【字体: 】 发布时间:2021-09-10


张某,女,32岁。

病史摘要:患者因行经期期间生气后开始出现小腹隐痛,后连续3月每逢行经期间出现小腹坠痛,经量时多时少,血色红紫夹血块,伴有胸胁胀痛,烦躁易怒。每次经期均口服止痛药。现为求进一步中医治疗,来我科就诊。现症:小腹疼痛,拒按,经量少,头胀,乳房胀痛。舌黯,苔薄,脉弦。

中医诊断:痛经(气滞血瘀)

西医诊断:痛经

治则:行气活血,祛瘀止痛

处方:

针刺:百会、公孙、血海、太冲、中极、膈俞、肝俞、八髎等

灸法:隔物灸(脐灸),每次4壮,每周2次

治疗经过:第一次针刺完小腹坠痛感明显减轻,经量增多,胸胁胀痛有所减轻。后连续治疗2次,疼痛进一步减轻,但仍稍有下腹部隐痛,按上方继续治疗,每逢经前一周连续治疗3-5次,效果显著。

按语

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前后或经期,出现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或剧烈疼痛,严重者伴有面色苍白,头面冷汗淋漓,恶心呕吐,甚或症状其发病原因常与神经精神因素、内分泌失调及生殖器局部病变有关。本病的发生与冲任、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。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,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,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,“不通则痛”,或胞宫失于濡养,“不荣则痛”,故使痛经发作。本案患者生气后出现腹胀痛拒按,胸胁、乳房胀痛,经行不畅,肝郁气滞,瘀滞冲任,气血运行不畅,经前经时,气血下注冲任,胞脉气血更加壅滞,“不通则痛”,故经行小腹胀痛拒按;肝气郁滞,故胸胁、乳房胀痛;冲任气滞血瘀,故经行不畅,经色紫黯有块;血块排出后,胞宫气血运行稍畅,故腹痛减轻。舌紫黯或有瘀点,脉弦或弦涩有力,也为气滞血瘀之征,应以行气活血,祛瘀止痛为治则。八脉交会穴公孙,通于冲任,可理气活血,调理冲任以达到行瘀止痛功效,而且对十二经之气运行都直接或间接发生密切联系,并使“血海”起到溢蓄双向调节作用。奇经八脉中的督脉、任脉、冲脉皆起于胞中,同出会阴,称为“一源三岐”,其中冲任二脉为女子月经生育至关重要。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,故称“阴脉之海”,具有调节全身阴经之气作用,冲脉与任脉、督脉、足阳明、足太阴等经有联系。故有“十二经之海”、“血海”之称,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。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于任脉,沟通胞宫。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,有舒肝解郁,调理气血作用。中极属任脉经穴,通于胞官,可调理冲任,疏通胞脉之功效。太冲、中极配伍应用可调血通经止痛。